status
type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夏志清,他说过自己是亲国民党的,别看他是别的党派,就觉得他写的书肯定是捧国踩共,虽然说共产党的某些方面不好,不过他当时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的确实比我们清楚的多!
仅看本书的注释就知道工作量之大,本书研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始自文学革命,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前夕为止。而且有趣的是夏老会讨论作家间的思想争论,这点是最有意思的!
年前的时候,有一部剧很火,叫《觉醒年代》,主要讲的是共产党成立的过程。很多学校还要求学生们写什么观后感,这是怕意识形态植入得不够牢固么😂!整部剧下来呢,就觉得有些夸大了,领导人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缺少探索的过程,过于煽情,树立它的正义、大无畏形象,而不讲它所用的手段,感觉在塑造圣人,给小朋友们塑造党的意识形态。从国家的政党宣传片角度来看,他算一部成功的红色电视剧。但是这部影视作品中北大学生,在我看来很多都是盲目热血的,热血而无计划,往往会产生人祸,历史经验来看,此类祸害数不胜数!
我们都知道那时候很多学生都宣扬西方的思想,但是很多都没学到位,夏老对此的评价是:热心有余,读书不多,不知道单凭一时喜爱的去介绍外国名人是有危险一面的,盲目模仿而忽略西方经典的作品影响。夏老觉得是可以理解,其实,每一个文学运动的初期,在许多地方上,难免犯了矫枉过正的毛病。同时也批判当时的文学思想之幼稚。一部文学作品,在政治需要的时候,往往过度抬高它,比如当时新青年的扛旗手鲁迅!
读中国近代文学作品,最不可能抛开社会背景泛泛而谈,本书我觉得最精彩之处就是夏老对于社会背景与作品的联系把握,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现代中国说的是清末到建国后10年,于当时中国来说,那是一个百年之大变局,一个动荡的社会,作品表达思想往往与政治相关,比如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老舍通过《骆驼祥子》表达在病态的社会里,个人主义的无用,必须集体主义才能拯救无产阶级。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当然也有作品是不关心政治的,夏老对于那样的作品,难表赞同之态,比如对林语堂、周作人的评价:没什么实际的建树、崇尚个人趣味、逃避严肃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