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大学后,课程虽然紧张,但空余时间依旧比高中多出不少。一下子丧失管束的我,有些不知道如何安排。个人的兴趣爱好我是没有的,“死读书”或者说 “做题家” 的称谓,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对我都是恰如其分
人们倾向于没有选择,反映出人们看人生的角度是没有出路,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看事物)的角度,他们的“看”到的都是社会主流赋予事物的价值,毕竟现在物质就是神,资本主义就是宗教
西门闹是一个地主,斗地主的时候给人枪毙了,转世为他的长工蓝脸的驴、牛、猪、狗,这本书就是记录他投胎转世所经历的事情
夏志清,他说过自己是亲国民党的,别看他是别的党派,就觉得他写的书肯定是捧国踩共,虽然说共产党的某些方面不好,不过他当时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的确实比我们清楚的多!
一群小孩子遇难,流落在荒岛上,孩子们一开始玩得很开心,后来发生矛盾,意见不合,分为两派,一派代表理性,一派代表兽性。岛上孩子们以为有“野兽”,担惊受怕,后来一个孩子——西蒙,发现所谓的野兽是一个已经死掉的人披着降落伞而已,一次分食野猪会上…
其实之前也看过《消费社会》、《景观社会》两本书的,里面提出了符号化消费,景观式促进消费,给商品注入价值,但这两本书的学术性太深,很多都看不懂,只是片面理解一二。但是这本书就通俗易懂地解释消费社会和消费社会中变化,算是理解消费社会学的非常好入门书籍
这一系列小说,在当时社会有很多意义,因为本来是外文编写的,出版也是外国的出版社!它社会意义旨在向读者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小说,即公案小说风格,有很多细节交代了中国古代刑法、办案、审案过程。外国了解中国推理小说或者说中国古代公案文化,我觉得它算第一本,往大了说就是文化输出
大侠之所以成为大侠,是因为他不断地、持续地每一天,每一个细节里面都在做同样的选择。杨过告诉我们,大侠不是天生的,大侠是成为的,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狄更斯的箴言如今仍被大量地引用着。我们所处的时代,似乎一如从前,一方面是浪漫主义式的,现在必然优于过去,未来必然优于现在,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不断进步的;另一方面又是充满迷茫的,我们发觉沿袭的生活方式不再适合于当今的人类状况,而应对挑战的新方式又尚未发现和发挥作用,如果不保持学习,随时会被时代抛弃
陈凯歌导演关于自己少年所经历文革时期的体会与反思 没能想到陈凯歌导演的文字能这么流畅 文字优美,情感沉重,有生长,有感悟,有反思
当一个人完成阶级跃迁之后,他的朋友,他的心态是如何的呢?这本书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的话,我觉得里面描写的心理活动是非常真诚的。我们经常说人有钱后就变了,那么他为什么会变呢?匹普成为上等人后,觉得乔很丢脸,但对于产生这样的心理又觉得亏欠,觉得对比起乔,毕竟乔是非常关心、爱护他的。不同等级,对应着不同的规则,两种规则必然是有冲突的,如果说还和以前一样的话,那才真的奇怪!
从大的历史视野来看,这一百七十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仍然处在于一个以现代性为主导的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或构建之中。这样一个古今之变的历史过程,非常类似于西方的十七、十八直到十九世纪,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大致经历着西方社会经历三百多年才完成的古今之变的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